找到相关内容6582篇,用时45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唯识学的特质

      唯识学的特质   常进法师   前   唯识学是内明的无上胜妙法门是释尊一生教法的极谈。韩清净在《唯识指掌要论》中:“这唯识一种法教在如来一切法教中是最究竟的是最明显的而且...足显示了空有中道是为了义。这种了不了义的分别是根据教法显现的全面不全面并非说三时教理有浅深的缘故并且权以实为本实以权为用两教相依不可分割。太虚大师:“佛法之原则在于契理契机。理是...

    常进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493681506.html
  • 净觉仁岳对其师知礼之「背判」

    241中)但对于仁岳于何时开始亲近知礼并没有记载。甚至宗晓所编《四明尊者教行录》〈四明门人霅川净觉法师〉(简称〈净觉法师传〉)亦未提及于「妙龄时」闻知礼大兴天台教观于四明于是负笈而来(大正...;若《华严》说相好之数有十华藏世界微尘。二经所说优降天殊彼经正当尊特之相此经乃是安养生身凡夫小乘常所见相《钞》(《妙宗钞》)中何故是尊特(41)(大正37·233中)?   此为仁岳对《...

    陈英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335281708.html
  • 天台宗学派纲要1

    建立一种缘起性空的观点即对于世间一切存在事物之对待态度都应该视之为没有存在的绝对性一切事物都是依因缘而互为所生故无自身本性的真实性更进一步一个学佛者必须知道世间世事之无常性空之理对于...三千说  第十四节: 天台的五时八教说  第六章: 结论  第一章: 天台宗的由来及流传  天台宗,代表了中国大乘佛学高峰的佛教宗派不仅屹立中国佛教史,中国佛学史,甚至中国哲学史数百年并且在今天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23060581857.html
  • 人间佛教实践与中国公民社会

    即能打破了社会隔离允许人们相互合作以发现不然就会被忽视的共同利益(common interests)。如托克维尔所它们是“巨大的免费学校”在这里公民“不再纯粹关注他们自己。”[9]   ...  一、“公民社会”在中国的讨论   关于“公民社会”的讨论曾经有共和主义的或自由主义等方面的公民社会定义或者是民间社会对抗国家的关系架构甚至是作为政治哲学的规范概念、社会学的概念工具等等。...

    李向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23073681903.html
  • 论晚明居士佛学的思想特质及其效应

    也。由此推之所谓佛事菩萨行亦不能舍寻常慈孝之事之行而别有所谓事与行也。”①视日常孝慈之事为佛事舍此别无佛事;视寻常孝亲之行为菩萨行舍此别无菩萨行把出世了生死的个体信仰化归于家政意义上的...念佛往生的修行取向明末居士中也曾有人提出一些不同的意见。如钟惺曾说“念佛一事不可视为太难亦不可恃其太易。云栖之念佛似只须口诵便可往生。彼非不欲知幽溪所恐人以为难反生退转不若且引之口诵...

    陈永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7245382053.html
  • 达摩祖师禅法十种

    苦不忧何心故?识达故。此心生时与理相应体冤进道故说报冤行。   二随缘行者:众生无我并缘业所转苦乐齐受皆从缘生。若得胜报荣誉等事是我过去宿因所感今方得之缘尽还无何喜之有?得失从缘心无增减喜风不动冥顺于道是故说随缘行。   三无所求行者:世人常迷处处贪着名之为求。智者悟真理将俗反安心无为形随运转万有斯空无所愿乐。功德黑暗常相随逐三界久居犹如...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7260082176.html
  • 中国佛教传统的现代转换及其意义二题

    久矣。自清世士大夫好朴学或失则琐然诡诞私造者渐绝转益确质医务、工巧二明于是大著。佛法者可以质言亦可滑易谈也。然非质言无以应今之机此则唯识法相为易入。”[11]所以对于法相...指出在佛家唯识宗那里对于法相与法性、无明与真如、现象与本体的区分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因为每一个人都具有无明现象界与真如本体界的矛盾为安己之心立己之命人们便应如唯识宗所视一切外在现行世界...

    李向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15524082384.html
  • 佛学问答--持 戒

    过去父母故也)。(叶庆春) 答:食肉为乐口腹是贪味欲之事本能避免以代替品多故不妨可戒即戒也。娶妻求传嗣是俗家之伦常无可避免以不了圣法故只得在俗俗也。 问:吃鸡蛋类的东西是否亦在戒之内...能犯戒否?(宽谅)答:五里者乃系错闻。律云四十里中。儿子病重入院此系救人之命合于“自修胜业”不往非犯。如云家务忙者忙于何事不便回答若事不限时间或提前或待后而可办者却不往听...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7013382690.html
  • 佛教法事仪轨(二)

    佛七大回向文 一:维那敲一大磬大众一齐长跪举唱“弟子”众和唱下文云:(二引磬间敲) 众等现是生死凡夫罪障深重轮回六道苦不堪今遇知识得闻弥陀名号本愿功德一心称...净为净故与我我今受之汝施与谁?彼当:施与某甲比丘尼。受净者言:大姊一心念汝有是长衣,未作净为净故与我我已受之汝与某甲比丘尼是衣某甲已有汝为某甲故善护持著用随因缘。 七...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6151582823.html
  • 佛学与儒学

    孟子‘人性善’是也。”(同上)不论言性善还是性恶之性其实均是后天所起均与本性无关本性只是静而无所谓善恶。到南宋初二程后学胡安国、胡宏父子继续程氏的这一思路进一步提出了“善不足以言性”、...不是《中庸》首先提出在孔子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孔子传曾子、曾子传子思直到程颐概括张载《西铭》的伦理思想而定型的理一分殊乃是“吾道一以贯之”。他说:“圣贤之夫子‘一贯’曾子‘忠恕’子思‘...

    向世陵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2481983171.html